你是否也曾雄心壯志地立下儲蓄目標,卻總是在月底看著空空的帳戶嘆氣?對於許多人來說,「存錢」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苦行,需要極大的意志力。然而,一種名為rm20存錢法的遊戲化儲蓄技巧正風靡社群,它以簡單、無痛的特性,幫助無數人從零開始建立儲蓄習慣。這個源自馬來西亞的無痛存錢法,不僅僅是存錢,更是一種重塑金錢觀念的心理練習。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套方法的精髓,並提供專為台灣讀者設計的在地化實踐指南,讓這套小額儲蓄技巧成為你2025年達成財務目標的最強助力。
什麼是RM20存錢法?拆解風靡社群的遊戲化儲蓄技巧
「RM20存錢法」的核心概念極其簡單:每當你收到一張面額20元的馬來西亞令吉(Ringgit Malaysia,簡稱RM)紙鈔時,就必須無條件地將它存起來,絕不花用。這個方法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將儲蓄行為從「需要思考的決策」轉變為「無需思考的反射動作」,從而繞過了人性中拖延和尋找藉口的弱點。
RM20存錢法的核心規則:簡單到不可思議
要開始這項挑戰,你只需要遵守以下五個簡單到幾乎不像是理財規則的原則:
- 規則一:無差別接收。 無論這張20元鈔票是來自薪水提款、店家找零,還是朋友還錢,只要它出現在你手中,就立即觸發儲蓄機制。
- 規則二:立即隔離。 收到這張「目標鈔票」後,必須將它與其他日常花費的錢分開,最好是放入一個專門的儲錢筒、信封或盒子裡。
- 規則三:堅持不懈。 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初期可能會感到不便或想放棄,但堅持是這個方法成功的唯一關鍵。每次存下一張鈔票,都是一次對自律的肯定。
- 規則四:目標導向。 為這筆儲蓄賦予一個明確的意義。是為了年底的日本旅行?一台新的筆記型電腦?還是一筆緊急預備金?清晰的目標會是你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 規則五:絕對禁止動用。 在達成你設定的目標之前,這筆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把它想像成一個鎖定期的投資,不到期絕不贖回。
為何是「20」這個數字?從心理學看神奇的儲蓄觸發點
RM20(約等於新台幣135-140元)這個面額的選擇並非偶然,它完美地擊中了儲蓄心理的「甜蜜點」。這個金額不大不小,它具備以下幾個心理學優勢:
- 低痛感犧牲: 相較於千元大鈔,存下一張百元鈔票對日常現金流的影響較小,不會讓你感到強烈的「剝奪感」,因此更容易執行。
- 有感的累積: 與零錢相比,一張鈔票的累積速度和視覺效果更為顯著。看著一疊厚厚的鈔票,其成就感遠大於一堆沉重的硬幣。
- 觸發稀有性: 在日常交易中,特定面額的鈔票出現頻率適中,既能持續提供儲蓄機會,又不會頻繁到讓人感到困擾或難以執行。
這種遊戲化的設計,將儲蓄從一件枯燥的任務,轉變成一場有趣的「尋寶遊戲」,每一次收到目標鈔票都像觸發了彩蛋,讓人充滿期待。
RM20存錢法真的有效嗎?優缺點全方位解析
任何理財方法都不是萬靈丹,這個有趣的rm20存錢法也不例外。在投入之前,客觀地分析其優劣勢,才能判斷它是否真正適合你的財務狀況和生活習慣。
優點:為何這個方法容易成功?
- 極低的執行門檻: 不需要複雜的預算編列,也不用下載任何App。你唯一需要的工具就是一個存錢的容器和堅持下去的決心,非常適合儲蓄新手。
- 強大的心理暗示: 這個方法為大腦建立了一個簡單的連結:「看到目標鈔票 = 存錢」。這種自動化的過程減少了內心掙扎,讓儲蓄變得自然而然。
- 建立正向儲蓄循環: 每一次成功的儲蓄都是一次微小的勝利。這些小成功會累積成自信,讓你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金錢,進而願意嘗試更進階的理財規劃。
- 視覺化的成就感: 實體鈔票的堆疊提供了強烈的視覺回饋。親手數著自己存下的錢,那種扎實的感覺是數位帳戶裡的數字無法比擬的,這也是一種強大的激勵來源。
缺點與潛在挑戰:執行前必須知道的現實
- 現金流的潛在衝擊: 對於收入較不穩定或預算極度緊繃的人來說,強制存下每一張特定鈔票可能會影響到必要的日常開銷,例如交通費或餐費。
- 現金的通膨風險: 將大量現金以實體方式存放,意味著這筆錢完全沒有孳息。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現金的購買力會隨著時間流逝而縮水。根據台灣中央銀行公布的數據,即使是微小的通膨,長期下來也會侵蝕你的儲蓄成果。
- 高昂的機會成本: 這些被「鎖」在存錢筒裡的資金,失去了被投資的機會。若將其投入ETF或高利活存帳戶,即使是微薄的複利效應,長期也能創造可觀的額外價值。
- 數位支付的挑戰: 隨著行動支付、信用卡在台灣日益普及,人們使用現金的頻率大幅下降。如果你是數位支付的重度使用者,可能會發現很難收到足夠的實體鈔票來執行這個方法。
透過RM20存錢法,將理財化為日常的簡單儀式。
台灣在地化!打造你的「台幣版」無痛存錢挑戰
既然我們了解了RM20存錢法的原理與優劣,那麼身在台灣的我們,該如何將這個優秀的儲蓄概念「在地化」,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版本呢?關鍵就在於選擇一張屬於你的「魔法鈔票」。
選擇你的「魔法鈔票」:NT$100、NT$500 還是 NT$1000?
不同的面額代表不同的儲蓄強度與挑戰難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消費習慣和儲蓄目標來選擇。
鈔票面額 | 儲蓄強度 | 對現金流影響 | 適合對象 |
---|---|---|---|
NT$100 (紅色鈔票法) | ★☆☆☆☆ (低) | 極低 | 學生、儲蓄新手、預算極緊者 |
NT$500 (咖啡色鈔票法) | ★★★☆☆ (中) | 中等 | 一般上班族、有穩定收入者 |
NT$1000 (藍色小朋友法) | ★★★★★ (高) | 高 | 高收入者、想快速達成目標的挑戰者 |
數位時代的變奏曲:電子支付族的存錢新玩法
對於習慣使用LINE Pay、街口支付或信用卡的人來說,實體鈔票存錢法確實窒礙難行。但別擔心,核心的「觸發式儲蓄」概念完全可以應用在數位世界:
- 數位帳戶自動轉存: 利用台灣各大數位銀行(如Richart、Bankee、將來銀行)的「自動存錢」或「零錢罐」功能。設定一個規則,例如「每天自動存NT$100到子帳戶」,或是「每筆消費後,自動將金額無條件進位到百位數,差額轉入儲蓄帳戶」。
- 記帳App輔助執行: 在收到一筆數位款項(如薪資、轉帳)時,手動在記帳App中標記一筆「虛擬儲蓄」,並同時將對應金額從主要帳戶轉到專門的儲蓄帳戶。這能保留原方法的儀式感。
- 信用卡回饋強制儲蓄: 將每個月收到的信用卡現金回饋,設定為發放後隔天自動全額轉入儲蓄帳戶。這筆「無痛收入」是絕佳的儲蓄來源。
提升鈔票存錢法成功率的5個進階策略
要讓這個遊戲化理財方法的效果最大化,而不僅僅是把錢從左邊口袋換到右邊口袋,可以嘗試以下幾個進階策略:
- 設定SMART儲蓄目標: 一個模糊的「我想存錢」目標很容易失敗。嘗試使用SMART原則(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ound)來設定目標。例如:「在2025年12月31日前,用NT$500鈔票存錢法,存到NT$30,000作為日本東京5日遊的機票基金。」深入了解設定財務目標的方法,可以參考這篇投資入門指南。
- 公開挑戰與社群監督: 在Dcard、Instagram或個人臉書上發起你的存錢挑戰,定期分享進度。來自朋友的鼓勵和監督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外部動力,讓你不好意思輕易放棄。
- 定期「入金」對抗通膨: 每個月底或當存錢筒滿了的時候,將所有現金拿到銀行存入一個高利率的數位活存帳戶。這樣不僅能確保資金安全,還能開始賺取利息,初步抵銷通貨膨脹的影響。
- 結合多種儲蓄法加速: 你可以將鈔票存錢法作為「基礎」,再疊加「52週階梯存錢法」或「365天存錢法」。例如,每天執行鈔票法,每週再額外存入階梯式的金額,加速你的儲蓄進程。
- 建立里程碑與獎勵機制: 將你的大目標拆解成數個小里程碑。每當達成一個里程碑(例如存到第一個NT$5,000),就給自己一個「非金錢」的小獎勵,比如看一場電影、吃一頓嚮往已久但平價的餐廳,以此來犒賞自己的努力。
RM20存錢法 vs. 其他熱門存錢法,哪個最適合你?
市面上有許多無痛存錢法,各有千秋。了解它們的差異,能幫助你選擇或組合出最適合自己的儲蓄策略。
存錢法 | 原理 | 優點 | 缺點 | 適合族群 |
---|---|---|---|---|
RM20/台幣鈔票法 | 觸發式儲蓄,收到特定鈔票就存下 | 簡單直觀、無壓力、遊戲化 | 受限於現金使用頻率、金額不固定 | 儲蓄新手、喜歡簡單規則的人 |
52週階梯存錢法 | 每週增加固定儲蓄金額(如第一週10元,第二週20元) | 目標明確、金額由少變多易適應 | 後期金額壓力較大,需嚴格紀律 | 有穩定收入、喜歡挑戰規律性的人 |
信封理財法 | 將每月預算分裝到不同用途的信封中 | 有效控制各項支出、預算視覺化 | 準備過程繁瑣、不適用於數位支付 | 月光族、希望嚴格控制預算的人 |
6個罐子理財法 | 將收入按比例分配到六個帳戶(生活、儲蓄、投資等) | 系統化、全面覆蓋財務規劃 | 概念較複雜、需要開設多個帳戶 | 對理財有基礎認識、想系統化管理金錢者 |
將儲蓄最大化:從存錢到初階投資的下一步
恭喜你!透過鈔票存錢法,你已經成功累積了第一筆可觀的資金。但真正的理財之路才剛開始。下一步是讓這筆錢為你工作,而不是靜靜地躺著睡覺。這就是從「儲蓄」邁向「投資」的關鍵一步。
根據你的目標時間,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式來活化你的資產:
- 短期目標 (1年內): 如果這筆錢預計在一年內使用(如旅遊基金、緊急預備金),首重「安全」與「流動性」。台灣的高利率數位活存帳戶是絕佳選擇,利率通常優於傳統銀行,且可以隨時存取。
- 中期目標 (1-3年): 如果目標是1到3年後才需要動用(如購車頭期款、結婚基金),可以考慮風險較低的投資工具,例如短期政府公債ETF或銀行的定期存款,以獲得比活存稍高的固定收益。
- 長期目標 (3年以上): 對於3年以上的長期目標(如退休金、子女教育基金),你就有足夠的時間承受市場波動,以換取更高的潛在回報。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型ETF是多數專家推薦給新手的策略。在台灣,你可以關注如元大台灣50 (0050) 或國泰永續高股息 (00878) 等熱門標的。透過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官方網站,可以查詢到所有上市ETF的詳細資訊。
記住,投資永遠伴隨著風險,但在長期通膨的威脅下,「不投資」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從低風險的工具開始,逐步建立你的投資組合,是讓資產持續增值的唯一途徑。
結論
rm20存錢法及其台灣在地化的各種版本,其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於能讓你一夕致富,而在於它是一個絕佳的「行為改變觸發器」。它用最簡單、最無痛的方式,為你打開儲蓄的大門,讓你親身體驗從無到有累積財富的成就感。這個過程中所建立的自律、耐心和目標感,遠比存下來的錢本身更為寶貴。
理財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而鈔票存錢法就是那雙幫助你輕鬆起跑的跑鞋。從今天起,選擇一張屬於你的魔法鈔票,無論是NT$100還是NT$500,開始你的儲蓄挑戰。當你回首時,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竟是你邁向財務自由之路最堅實的第一步。
RM20存錢法 常見問題 (FAQ)
絕對適用!你可以採行「數位變奏版」。設定你的銀行App每日或每週自動從主帳戶轉一筆固定金額(如NT$100)到儲蓄子帳戶。或者,將每個月收到的信用卡現金回饋100%強制轉存。核心精神不變:建立一個自動化、無需思考的儲蓄觸發機制。
強烈建議不要。這筆錢應該是為了你的特定目標而存。這也凸顯了建立一筆獨立「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通常是3-6個月的生活費)。在開始鈔票存錢法之前或同時,應該優先建立緊急預備金,以應對突發狀況,確保儲蓄計畫不被中斷。
首要步驟是將現金存入銀行,特別是利率較高的數位帳戶,這是對抗通膨的第一道防線。當金額累積到一定程度(例如幾萬元),就可以根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目標,開始進行長期規劃,如定期定額購買大盤指數型ETF(例如0050),讓資金參與市場成長,實現長期增值。
雖然不是強制要求,但強烈建議搭配記帳。記帳能讓你清楚看到這個方法每個月為你增加了多少儲蓄,提供正向回饋。更重要的是,記帳能幫助你審視整體的金流狀況,找出除了鈔票存錢法以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節省開支,讓儲蓄效果加乘。
兩者都是優秀的無痛存錢法,主要差異在於「儲蓄強度」和「心理感受」。50元硬幣法更零碎、無感,適合完全不想影響日常現金流的人。而鈔票存錢法(特別是NT$100或NT$500)的單次儲蓄金額較高,累積速度更快,視覺上的成就感也更強烈,更能激勵執行者持續下去。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