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ETF推薦-2025年3檔高含金量ETF績效跑贏大盤的投資策略

金融股ETF推薦-2025年3檔高含金量ETF績效跑贏大盤的投資策略

面對2025年詭譎多變的市場氛圍,許多投資人開始尋求更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在這股趨勢下,具備高股息、基本面穩固特性的金融股再次成為資金的避風港。然而,直接投資單一金融股可能面臨個股風險,因此,打包一籃子優質金融股的金融股ETF,便成為了穩中求利的智慧之選。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在眾多ETF中,金融股ETF推薦哪些標的?以及探討市面上金融股ETF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高含金量」選擇,幫助您在震盪市中站穩腳步,參與除權息行情。

為何2025年該關注金融股ETF推薦標的?

當市場前景不明,個股輪動快速時,投資組合的「防禦性」與「穩定現金流」就顯得格外重要。金融股,特別是其中的銀行和保險業,通常具備以下幾個核心優勢,而透過ETF持有,更能將這些優勢發揮到極致:

  • 高殖利率特性: 台灣的金融股長期以來都是存股族的口袋名單,主要原因就是其相對優渥且穩定的股利政策。對於追求被動收入的投資人而言,佈局一檔優質的高股息ETF,等於是為自己打造一個持續性的現金流產生器。
  • 營運穩健,大到不能倒: 金融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受到高度監管,其營運模式相對成熟且穩定。特別是大型金控公司,具有「大到不能倒」的特性,這為投資提供了強大的下檔保護,使其在經濟下行週期中更具韌性。
  • 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別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投資的金科玉律。與其重壓單一檔金融股,承擔其個別經營風險,不如透過金融股ETF一次持有數十家金融機構。這樣即使某家公司表現不佳,也能被其他公司的優異表現所抵銷,有效分散非系統性風險。
  • 掌握利率政策紅利: 金融股的獲利與利率環境息息相關。在升息循環中,銀行業的利差擴大,有助於提升獲利能力。投資人可透過金融股ETF,間接參與並受益於總體經濟的利率政策趨勢,這也是主動選股難以全面涵蓋的宏觀優勢。想了解更多關於利率政策的影響,可以參考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說明。
金融股ETF投資概念圖

透過ETF,讓資產穩健增長

一鍵佈局優質金融股,坐享股利與成長雙重潛力。

揭曉!2025年三大「高含金量」ETF績效超越大盤

談到投資金融股的ETF,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純金融產業型的ETF,例如元大MSCI金融(0055)。然而,市場上還有另一種更具巧思的選擇——那些雖非純金融主題,但成分股中金融股佔比極高的「市值型」或「策略型」ETF。這些ETF在享受金融股穩健特性的同時,也納入了其他產業的成長動能,形成了攻守兼備的投資組合。根據最新統計,以下三檔ETF因其高「含金量」而在2025年展現出超越大盤的亮眼績效。

ETF代號 ETF名稱 金融股佔比 核心策略與特色
00938 凱基優選高股息30 64.14% 專注於篩選高品質、具持續配息能力的公司,金融股因其特性而大量入選,是目前市場上「含金量」最高的市值型ETF之一。
00922 國泰台灣領袖50 17.71% 追蹤台灣50大龍頭企業,結合低碳轉型概念。金融股在其中扮演穩定基石的角色,與科技股形成互補。
00850 元大臺灣ESG永續 17.31% 從台灣百大企業中,篩選符合ESG(環境、社會、治理)標準的公司。許多治理完善的大型金控因此入選。

深度解析:如何選擇適合你的高含金ETF?

1. 追求極致穩健與高股息:凱基優選高股息30 (00938)

如果您的投資首要目標是追求穩定的現金流,並且極度看好金融產業的防禦能力,那麼金融股佔比超過六成的00938無疑是首選。它幾乎可以被視為一檔「類金融股ETF」,但其選股邏輯又不僅限於金融業,而是從全市場中挑選「優質高股息」的股票,金融股的高佔比正是此策略下的自然結果。這檔高股息金融股ETF的變體,適合希望重壓金融股以獲取股息,但又想保留一絲其他產業機會的投資人。

2. 均衡配置,攻守兼備:國泰台灣領袖50 (00922) & 元大臺灣ESG永續 (00850)

對於不想過度集中於單一產業,希望在穩健與成長之間取得平衡的投資人來說,00922和00850是更理想的選擇。這兩檔ETF的金融股佔比皆在17%左右,是一個相當健康的比重。這個比例足以讓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提供緩衝,但在多頭市場中,其持有的科技股等成長型產業也能帶動ETF淨值上漲。

  • 00922的優勢:在於其成分股為市場公認的50家龍頭企業,流動性與代表性俱佳,同時納入了低碳轉型的評分因子,符合未來趨勢。
  • 00850的特色:則是將ESG作為核心篩選標準,適合認同永續投資理念的投資人。投資它不僅是追求財務回報,也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支持。

總結來說,選擇哪一檔ETF,取決於您的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哲學。您可以將00938視為「核心防禦」,而將00922或00850視為「穩健中樞」。更多關於ETF的基礎知識,可以參考台灣證券交易所的ETF專區

投資金融股ETF前不可不知的潛在風險

儘管金融股ETF具備眾多優勢,但任何投資都伴隨著風險。在投入資金前,務必了解以下幾點:

  1. 利率敏感性風險: 金融股對利率變動非常敏感。雖然升息有利於銀行利差,但若升息過猛可能打擊經濟,反而增加呆帳風險;反之,降息則會壓縮獲利空間。投資人需關注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
  2. 系統性風險: 當發生全面性的金融危機或經濟衰退時,即便是體質再好的金融股也難以倖免。ETF可以分散個股風險,但無法完全規避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3. 政策與監管風險: 金融業是高度監管的行業,任何新的法規或政策都可能對其營運和獲利模式產生重大影響。例如,更嚴格的資本適足率要求或新的金融稅務政策等。
  4. 費用成本: 投資ETF會產生管理費、保管費等內扣費用,雖然通常不高,但長期下來也會影響總報酬率。在選擇時,應將總費用率(TER)納入考量。

常見問題 (FAQ)

Q1: 金融股ETF跟直接買金融股(如玉山金、富邦金)有什麼不同?

最大的不同在於「風險分散」。買單一金融股,您的投資績效完全取決於這家公司的營運狀況,風險高度集中。而買金融股ETF,等於一次買進一籃子公司,可以有效避免「踩雷」單一公司的風險,績效表現會更貼近整個金融產業的平均水準,走勢相對平穩。

Q2: 金融股ETF的配息來源是什麼?穩定嗎?

ETF的配息主要來自其持有的成分股所發放的股利。金融業的獲利和股利政策相對穩定,因此金融股ETF的配息歷史記錄也較為可靠。但配息並非保證,若整體經濟環境惡化,導致成分公司獲利衰退或改變股利政策,ETF的配息金額也可能跟著變動。

Q3: 升息或降息對金融股ETF的具體影響是什麼?

一般來說,升息對銀行業是利多,因為存放款利差會擴大,增加淨利息收入。但對保險業(特別是壽險)來說,早期賣出的高利率保單壓力會減輕,但同時可能面臨債券資產的未實現損失。降息則相反,會壓縮銀行獲利,但可能推升債券價格,對壽險業的投資部位有利。總體而言,緩步升息的環境對金融股ETF較為有利。

Q4: 除了文中提到的,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純金融股ETF?

在台灣市場,最老牌也最知名的純金融股ETF是元大MSCI金融(0055)。它的成分股完全鎖定在金融保險業,是想純粹投資台灣金融產業的投資人不二之選。此外,還有FH富時高息低波(00731),雖然不是純金融ETF,但其高股息低波動的選股策略也使其納入了相當高比例的金融股。

Q5: 投資金融股ETF需要注意哪些費用?

主要有兩部分費用。第一是交易成本,包括買賣ETF時需支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公定價為0.1425%,通常有折扣)和賣出時需繳納的證券交易稅(0.1%)。第二是內扣費用,這是ETF發行公司每年從淨值中扣除的費用,包含經理費和保管費等,會直接影響ETF的長期報酬,通常年費率介於0.3%至1%之間。

結論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5年,將一部分資產配置在穩健的金融股ETF,無疑是兼顧防禦與收益的明智策略。無論是選擇像00938這樣重壓金融的高含金量ETF來強化現金流,或是透過00922、00850等均衡型ETF來建構攻守兼備的核心部位,都能幫助投資人在市場的驚濤駭浪中,找到一個相對安穩的停泊港口。

最終,投資決策應回歸個人的財務目標與風險承受度。在深入了解各檔ETF的特性與差異後,選擇最符合您需求的標的,並長期持有,才能真正享受到金融股帶來的穩定複利效果,實現穩中求利的投資目標。

風險提示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回報,讀者應基於獨立的判斷進行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所有風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