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MA) 是技術分析中最基本且強大的工具之一。無論您是交易新手還是資深玩家,理解並精通如何計算移動平均線 (MA),都是判讀市場趨勢、尋找買賣點的必備技能。本篇教學將帶您從零開始,不僅解析MA線是什麼,更會深入探討其背後的計算公式,並最終引導您學習如何在MT4平台中,透過程式碼計算MA的斜率,將抽象的趨勢「量化」為具體的角度。這將幫助您更精準地判斷趨勢的強弱,做出更明智的交易決策。
移動平均線 (MA) 到底是什麼?拆解技術分析的基石
移動平均線,簡稱MA,它的核心概念其實非常單純:將過去特定時間週期內的收盤價加總後,再計算出一個平均值。這個平均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移動」,從而形成一條平滑的曲線,故名「移動平均線」。
🤔 為何我們需要這條線?想像一下,K線圖上的價格波動就像一輛在顛簸路面上行駛的汽車,時高時低,讓人眼花撩亂。而移動平均線就像是這條路的中心線,它過濾掉了短期的價格雜訊,讓我們能更清晰地看清車輛(市場價格)的總體行進方向——也就是市場趨勢。
主要功能:
- 趨勢判斷:當價格在MA上方時,通常被視為多頭市場;反之,在MA下方則視為空頭市場。
- 支撐與壓力:在上升趨勢中,MA常扮演支撐線的角色;在下降趨勢中,則常成為壓力線。
- 交易信號:不同週期的MA交叉(如黃金交叉、死亡交叉)是廣為人知的買賣信號。
最常見的移動平均線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它們的計算方式略有不同,也因此對價格變動的反應速度有所差異。
移動平均線計算公式大詳解:從手算到自動化
理解了基本概念後,我們來深入探討最核心的部分:如何計算移動平均線 (MA) 的數值。這裡我們將重點介紹兩種最主流的MA:簡單移動平均線 (SMA) 和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 簡單移動平均線 (Simple Moving Average, SMA) 的計算方法
SMA是最基礎、最直觀的移動平均線。它的計算方式就是將指定週期內的所有收盤價純粹地相加,然後再除以週期數,完全沒有任何加權。
MA計算公式 (SMA):
SMA = (P1 + P2 + … + Pn) / n
其中,P代表收盤價,n代表計算週期。例如,要計算5日的SMA (5MA),就是將過去5天的收盤價相加,再除以5。
舉例說明:假設某支股票過去5天的收盤價分別為:100, 102, 101, 104, 103。那麼第5天的5MA值就是:
(100 + 102 + 101 + 104 + 103) / 5 = 102
到了第6天,假設收盤價是105,那麼新的5MA就會捨棄第1天的價格(100),納入第6天的價格(105),重新計算:
(102 + 101 + 104 + 103 + 105) / 5 = 103
⚡ 指數移動平均線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 的計算方式
與SMA給予每個價格相同權重不同,EMA認為「越近的價格影響越大」,因此它給予近期價格更高的權重。這使得EMA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比SMA更為靈敏。
EMA的計算公式稍微複雜一些:
EMA(今日) = (今日收盤價 – 昨日EMA) × 平滑係數 + 昨日EMA
平滑係數 (α) = 2 / (n + 1)
其中,n同樣是計算週期。可以看出,今日的EMA值,有一部分來自今日的收盤價,另一部分則繼承自昨日的EMA值。這種遞迴的特性使得EMA能夠更快地反映市場的最新情緒。
SMA vs. EMA 特性比較
特性 | 簡單移動平均線 (SMA) | 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
---|---|---|
權重分配 | 週期內所有價格權重相等 | 近期價格權重較高,呈指數級遞減 |
反應速度 | 較慢,平滑性佳 | 較快,對價格變動敏感 |
適用情境 | 適合觀察長期趨勢,過濾雜訊 | 適合短線交易,捕捉快速轉折 |
優點 | 不易產生假信號 | 能較早發出趨勢改變的信號 |
缺點 | 信號可能滯後 | 在盤整行情中可能產生過多假信號 |
掌握如何計算移動平均線 (MA),是量化分析市場趨勢的第一步。
進階應用:如何計算移動平均線 (MA) 的斜率與角度?
當我們學會了基本的MA計算與判讀後,一個更進階的問題浮現:如何「量化」趨勢的強度?一條向上傾斜的MA代表上漲趨勢,但「多陡」才算強勁?這就需要計算MA的斜率或角度。這在演算法交易和自訂指標開發中尤其重要。接下來,我們將以全球最受歡迎的交易平台之一 MetaTrader 4 (MT4) 為例,使用其內建的MQL4語言,一步步教您如何編寫一個能夠即時計算並顯示MA角度的自訂指標。
📐 準備工作:在MT4中設定自訂指標檔案
首先,我們需要在MT4的MetaEditor中建立一個新的自訂指標檔案。將其命名為 `MA_angle`。在設定過程中,我們需要勾選 `OnChartEvent` 事件處理常式,因為我們需要捕捉滑鼠移動事件來即時更新角度。
接著,我們要定義一個緩衝區(buffer)來儲存MA的計算數據。為了方便後續編碼,我們將預設的緩衝區名稱簡化:
double MA[]; SetIndexBuffer(0, MA);
此外,為了方便管理我們在圖表上創建的顯示物件(例如顯示角度的文字標籤),我們會定義一個前綴(PREFIX)。這樣在刪除指標時,就能一次性清除所有相關物件。
#define PREFIX "MA_angle_" void OnDeinit(const int reason) { ObjectsDeleteAll(0, PREFIX); }
🖱️ 核心邏輯:取得游標位置的MA數據
要計算滑鼠所在位置的MA角度,我們必須先取得該位置的MA數值。這需要幾個步驟:
- 啟用滑鼠移動偵測:在 `OnInit` 函數中,加入 `ChartSetInteger(0, CHART_EVENT_MOUSE_MOVE, true);` 來告訴圖表我們需要監聽滑鼠移動事件。
- 座標轉換:在 `OnChartEvent` 函數中,當偵測到滑鼠移動時(`id == CHARTEVENT_MOUSE_MOVE`),使用 `ChartXYToTimePrice` 函數將滑鼠的螢幕XY座標(`lparam`, `dparam`)轉換成圖表的「時間」與「價格」。
- 定位K棒:取得時間後,使用 `iBarShift` 函數找到該時間點對應的是第幾根K棒(bar)。
- 獲取MA兩點資訊:要計算角度,至少需要兩個點。我們獲取當前K棒(bar)和前一根K棒(bar + 1)的MA值。然後,使用 `ChartTimePriceToXY` 函數將這兩個點的「時間-價格」座標反向轉換回螢幕的XY座標。
int x[2], y[2]; ChartTimePriceToXY(0, 0, Time[bar], MA[bar], x[0], y[0]); ChartTimePriceToXY(0, 0, Time[bar + 1], MA[bar + 1], x[1], y[1]);
🧮 數學原理:從兩點座標計算MA角度
有了兩個點的螢幕XY座標 `(x[0], y[0])` 和 `(x[1], y[1])`,我們就可以利用基礎的三角函數來計算角度了。角度 θ 的正切值 (tanθ) 等於對邊長(Y座標差)除以鄰邊長(X座標差)。因此,角度 θ 可以透過反正切函數 (arctan) 求得。
在MQL4中,我們使用 `MathArctan` 函數。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函數返回的是「弧度」而非我們習慣的「角度」。因此需要進行轉換:角度 = 弧度 × 180 / π。 (在MQL4中,π 由常數 `M_PI` 提供)。
double angle = 90; if (x[0] != x[1]) { angle = MathArctan(double(y[1] - y[0]) / (x[0] - x[1])) * 180 / M_PI; }
💡 小提示:您可能會注意到,程式碼中Y座標的相減順序是 `y[1] – y[0]`,這和我們直覺相反。這是因為在電腦圖學中,Y軸的原點通常在左上角,Y值向下增加。這樣的計算方式才能正確反映出MA線的視覺斜率。
🎨 視覺化呈現:使用Label物件顯示角度並變色
計算出角度後,最後一步就是將它顯示在圖表上。我們可以使用MQL4的 `OBJ_LABEL` 物件來創建一個文字標籤。透過 `ObjectCreate` 創建物件,並用 `ObjectSetString` 和 `ObjectSetInteger` 等函數設定其內容、位置、字體、大小和顏色。
為了讓指標更具實用性,我們可以設定一個條件,讓文字顏色根據角度大小改變:
- 當角度 ≥ 45度 (強勁上漲),顯示為紅色。
- 當角度 ≤ -45度 (強勁下跌),顯示為藍色。
- 其他情況,顯示為白色。
color clr = clrWhite; if (angle >= 45) clr = clrRed; else if (angle <= -45) clr = clrDodgerBlue; LabelCreate(0, PREFIX + "angle", 0, 5, 15, CORNER_LEFT_UPPER, DoubleToString(angle, 2), "Arial Bold", 30, clr);
透過以上步驟,您就成功創建了一個不僅能繪製MA線,還能即時顯示其量化角度的強大自訂指標!更多關於MQL4的詳細函數用法,可以參考官方的 MQL5 Community 開發者文件。
完整MQL4源碼解析
以下提供本教學中創建的 `MA_angle.mq4` 完整源碼,您可以直接複製到您的MetaEditor中進行編譯與使用。我們在程式碼中加入了更詳細的註解,幫助您理解各個區塊的功能。
//+------------------------------------------------------------------+ //| MA_angle.mq4 | //| Copyright 2025, 理財研究室 (fmstudio.blog) | //+------------------------------------------------------------------+ #property copyright "Copyright 2025, 理財研究室 (fmstudio.blog)" #property link "https://fmstudio.blog" #property version "1.00" #property strict #property indicator_chart_window #property indicator_buffers 1 #property indicator_plots 1 //--- plot MA #property indicator_label1 "MA" #property indicator_type1 DRAW_LINE #property indicator_color1 clrWhite #property indicator_style1 STYLE_SOLID #property indicator_width1 1 #define PREFIX "MA_angle_" // 物件前綴,方便統一刪除 //--- indicator buffers double MA[]; //+------------------------------------------------------------------+ //| Custom indicator initialization function | //+------------------------------------------------------------------+ int OnInit() { //--- 指標緩衝區映射 SetIndexBuffer(0, MA); //--- 開啟滑鼠移動事件偵測 ChartSetInteger(0, CHART_EVENT_MOUSE_MOVE, true); return(INIT_SUCCEEDED); } //+------------------------------------------------------------------+ //| Custom indicator deinitialization function | //+------------------------------------------------------------------+ void OnDeinit(const int reason) { //--- 刪除所有以此指標創建的物件 ObjectsDeleteAll(0, PREFIX); } //+------------------------------------------------------------------+ //| Custom indicator iteration function | //+------------------------------------------------------------------+ int OnCalculate(const int rates_total, const int prev_calculated, const datetime &time[], const double &open[], const double &high[], const double &low[], const double &close[], const long &tick_volume[], const long &volume[], const int &spread[]) { //--- 計算需要重繪的K棒數量 int limit = Bars - prev_calculated - 1; if (limit = 0; i--) { MA[i] = iMA(NULL, 0, 20, 0, MODE_SMA, PRICE_CLOSE, i); } return(rates_total); } //+------------------------------------------------------------------+ //| ChartEvent function | //+------------------------------------------------------------------+ void OnChartEvent(const int id, const long &lparam, const double &dparam, const string &sparam) { //--- 處理滑鼠移動事件 if (id == CHARTEVENT_MOUSE_MOVE) { datetime time; double price; int win = 0; //--- 將螢幕XY座標轉換為時間和價格 ChartXYToTimePrice(0, (int)lparam, (int)dparam, win, time, price); //--- 找到對應的K棒索引 int bar = iBarShift(NULL, 0, time); //--- 防止索引超出範圍 if (bar > ArraySize(MA) - 2) return; int x[2], y[2]; //--- 取得當前K棒和前一根K棒的MA點,並轉換為XY座標 ChartTimePriceToXY(0, 0, Time[bar], MA[bar], x[0], y[0]); ChartTimePriceToXY(0, 0, Time[bar + 1], MA[bar + 1], x[1], y[1]); double angle = 90.0; //--- 計算角度 if (x[0] != x[1]) { angle = MathArctan(double(y[1] - y[0]) / (x[0] - x[1])) * 180 / M_PI; } //--- 根據角度設定顏色 color clr = clrWhite; if (angle >= 45) clr = clrRed; else if (angle <= -45) clr = clrDodgerBlue; //--- 創建或更新Label物件以顯示角度 LabelCreate(0, PREFIX + "angle", 0, 5, 15, CORNER_LEFT_UPPER, DoubleToString(angle, 2), "Arial Bold", 30, clr); } } //+------------------------------------------------------------------+ //| Create a text label (從MQL4幫助文件修改而來) | //+------------------------------------------------------------------+ bool LabelCreate(const long chart_ID = 0, const string name = "Label", const int sub_window = 0, const int x = 0, const int y = 0, const ENUM_BASE_CORNER corner = CORNER_LEFT_UPPER, const string text = "Label", const string font = "Arial", const int font_size = 10, const color clr = clrRed, const double angle = 0.0, const ENUM_ANCHOR_POINT anchor = ANCHOR_LEFT_UPPER, const bool back = false, const bool selection = false, const bool hidden = true, const long z_order = 0) { //--- 創建物件 if(!ObjectCreate(chart_ID, name, OBJ_LABEL, sub_window, 0, 0)) { // 如果物件已存在,僅更新文字和顏色 ObjectSetString(chart_ID, name, OBJPROP_TEXT, text);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COLOR, clr); return(false); } //--- 設定物件屬性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XDISTANCE, x);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YDISTANCE, y);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CORNER, corner); ObjectSetString(chart_ID, name, OBJPROP_TEXT, text); ObjectSetString(chart_ID, name, OBJPROP_FONT, font);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FONTSIZE, font_size); ObjectSetDouble(chart_ID, name, OBJPROP_ANGLE, angle);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ANCHOR, anchor);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COLOR, clr);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BACK, back);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SELECTABLE, selection);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SELECTED, selection);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HIDDEN, hidden); ObjectSetInteger(chart_ID, name, OBJPROP_ZORDER, z_order); return(true); } //+------------------------------------------------------------------+
FAQ – 關於移動平均線的常見問題
❓ Q1: SMA 和 EMA 哪個比較好?
這沒有絕對的答案,取決於您的交易風格和策略。SMA平滑性好,適合長線交易者用來判斷主要趨勢,不易被短期波動誤導。EMA反應靈敏,適合短線或波段交易者,能更快捕捉到趨勢的轉變。許多交易者會結合使用,例如用長週期的SMA判斷大方向,用短週期的EMA尋找進出場點。
❓ Q2: MA 的週期應該設定為多少天?
週期的選擇與您的交易時間框架密切相關。常見設定如下:
- 短天期 (5, 10, 20):常用於日內或短線交易,反映短期趨勢,又稱「攻擊線」。
- 中天期 (50, 60):常用於波段交易,判斷中期趨勢,又稱「季線」。
- 長天期 (100, 200):常用於長線投資,判斷長期多空方向,又稱「年線」。
最佳參數沒有標準答案,建議您透過歷史回測,找出最適合您交易商品與策略的週期組合。
❓ Q3: 除了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MA還有哪些用法?
MA的應用非常靈活,除了交叉信號,還包括:
- 均線乖離率 (BIAS):衡量價格偏離MA的程度,當乖離過大時,可能預示著價格將回歸均線。
- 均線多頭/空頭排列:當短期、中期、長期均線由上至下依序排列時,稱為「多頭排列」,是強勁的看漲信號;反之則為「空頭排列」。
- MA Ribbon (均線彩虹帶):將多條不同週期的MA同時繪製在圖上,觀察其發散與收斂,來判斷趨勢的強度與轉換。
❓ Q4: 移動平均線適用於所有金融商品嗎?
是的,移動平均線是一個普適性很強的技術指標,廣泛應用於股票、外匯、期貨、加密貨幣、指數CFD等幾乎所有可交易的金融商品。不過,由於不同商品的波動性不同,最適合的MA週期參數也可能不一樣。例如,波動劇烈的加密貨幣可能需要使用較短的週期,而走勢相對平穩的藍籌股則可能更適合較長的週期。
❓ Q5: 學習計算MA角度對我的交易有什麼實際幫助?
計算MA角度能將「趨勢強度」這個模糊概念具體化、數據化。傳統上我們只能目測趨勢的陡峭程度,但有了角度數據,您可以:
- 量化進場信號:設定「只有當20MA角度大於30度時才考慮做多」,過濾掉許多弱勢或盤整的信號。
- 判斷趨勢衰竭:當MA角度開始從高位(如60度)逐漸變平(如20度),即使價格仍在創新高,也可能是趨勢動能減弱的警訊,可考慮部分平倉。
- 開發自動化策略:在EA(自動交易系統)中,MA角度是一個絕佳的濾網條件,能顯著提升策略的勝率與穩定性。
結論
從最基本的MA計算公式到進階的MT4斜率指標編程,我們完整地走過了如何計算移動平均線 (MA) 的學習路徑。移動平均線不僅僅是圖表上的一條線,它更是洞察市場心理、量化趨勢動能的強大武器。掌握其計算原理與多樣化的應用方式,將為您的技術分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無論您是選擇手動交易,還是希望邁向程式化交易,深刻理解MA都至關重要。我們鼓勵您親自動手,在您的交易平台上設定不同的MA,並嘗試將本文的MQL4指標應用在模擬帳戶中,實際感受量化趨勢帶來的分析優勢。持續學習與實踐,是通往成功交易的不二法門。
風險提示: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過去的表現並不保證未來的回報。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請您務必進行獨立研究並諮詢專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