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保家衛國的軍人而言,在卸下戎裝後能否擁有安穩的退休生活,是職涯中最為關切的核心議題。其中,新制終身俸不僅是一份收入,更是對長年付出的肯定與保障。然而,制度的細節繁複,計算方式與請領資格時常讓人感到困惑。這份指南將以最清晰、詳盡的方式,為您深度解析2025年最新的軍人退休金計算規則,從基礎的服役年資門檻到各階級的實際試算,協助您全盤掌握自身權益,為未來的財務藍圖打下穩固基石。
新制終身俸的請領門檻:您符合領取資格嗎?
在探討如何計算您可以領到多少月退休俸之前,首要步驟是確認自己是否跨過了請領的「門檻」。這項資格認定非常明確,是規劃退休生活的第一塊拼圖。
核心條件:服役滿20年
根據現行的《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領取月退休俸(俗稱終身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現役服役年資必須屆滿20年。這是一個硬性規定,無論官階為何,都必須滿足這個基本年限,才能取得按月領取退休金的資格。這20年,象徵著對國家的長期貢獻,也是啟動終身俸保障的鑰匙。
年資如何認定?哪些時間可以被計入?
「服役年資」的計算並非單純從掛階開始算,其涵蓋範圍更廣,這對許多軍旅生涯從軍校開始的人員是一大利多。一般來說,可併入計算的年資包括:
- 軍校年資:自入學之日起,於軍事院校受訓並畢業者,其學生時期的時間可以折算為役期。這意味著您的年資計算起點可以更早。
- 現役服役年資:這是最主要的計算部分,從任官或任士之日起,實際在部隊服役的時間。
- 其他可併計年資:在極少數情況下,若曾有其他公職年資或依規定可併計的年資,也可能納入計算,但需依個案向權責機關(如銓敘部)確認。
未能服役滿20年者,雖然無法領取月退休俸,但政府仍會依據其服役年資,給予「一次性退伍金」,保障其基本的退伍權益。因此,釐清自己的總服役年資,是評估退休選項的第一步。
掌握新制終身俸計算,提前規劃安穩退休生活
新制終身俸怎麼算?公式與基數全解析
確認具備資格後,接下來就是最核心的問題:「我到底能領多少錢?」新制終身俸的計算相較舊制更為複雜,但也更趨公平。其核心精神是將退休所得與軍人退伍前一段時間的平均薪資水平掛鉤。
揭開月退休俸的計算公式
新制月退休俸的計算公式,可以用一個相對簡單的結構來理解:
這個公式看似簡單,但魔鬼藏在細節裡。我們需要分別拆解「計算基數」和「俸率」這兩個關鍵變數。
關鍵變數一:「計算基數」的定義
這是新舊制最大的差異點之一。所謂的「計算基數」,其正式名稱為「現役同官階俸級人員服役最後1/5年資本俸平均數加1倍」。
讓我們用白話文來解釋:
- 最後1/5年:舉例來說,如果您服役了25年,計算的基礎就是您在第21年至第25年這5年間的薪資。如果服役30年,就是取最後6年(30年的1/5)的薪資。
- 資本俸平均數:這裡指的是您的「本俸」。軍人薪資結構包含本俸、專業加給等多個項目,而退休金計算的核心是看本俸。計算時會將這最後1/5年內的每月本俸加總,再除以總月數,得到一個平均值。
- 加1倍:將計算出的「本俸平均數」乘以2。這是為了讓退休所得更貼近在役時的整體收入水平,因為在役時的薪水還包含專業加給等。
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避免在退伍前透過短期的官階晉升來獲取不合比例的退休金,讓退休所得更能反映長期的薪資貢獻,制度也更為穩健。
關鍵變數二:「俸率」的累進機制
俸率,決定了您可以領取「計算基數」的百分之多少。這個比率與您的總服役年資直接相關,服役越久,俸率越高。
- 起算俸率:服役滿20年,即可獲得 50% 的基本俸率。
- 年增俸率:從第21年開始,每多服役一年,俸率增加 2%。
- 俸率上限:為確保基金永續,設有領取上限。校級、尉級軍官及士官的俸率最高不超過 90%(即服役40年);將級軍官的俸率上限則為 70%(即服役30年)。
服役年資 | 對應俸率 (校尉級/士官) | 計算方式 |
---|---|---|
20年 | 50% | 基礎俸率 |
21年 | 52% | 50% + 2% |
25年 | 60% | 50% + (5年 × 2%) |
30年 | 70% | 50% + (10年 × 2%) |
40年 | 90% (上限) | 50% + (20年 × 2%) |
各階級月退俸大試算:從少校到上校能領多少?
注意:以下試算案例為情境模擬,旨在幫助理解計算流程。實際金額將依個人最終的俸級、服役年資及國防部公布的最新薪資標準而定。此處的「平均本俸」為假設值,僅供參考。
案例試算一:服役22年的少校
假設一位少校服役滿22年退伍,其退伍前4.4年(22年的1/5)的平均本俸經計算後為新台幣40,000元。
- 步驟1:計算基數
40,000元 (平均本俸) × 2 = 80,000元 - 步驟2:計算俸率
50% (基本) + (22年 – 20年) × 2% = 50% + 4% = 54% - 步驟3:計算月退休俸
80,000元 (計算基數) × 54% (俸率) = 43,200元
案例試算二:服役28年的中校
假設一位中校服役滿28年退伍,其退伍前5.6年(28年的1/5)的平均本俸經計算後為新台幣48,000元。
- 步驟1:計算基數
48,000元 (平均本俸) × 2 = 96,000元 - 步驟2:計算俸率
50% (基本) + (28年 – 20年) × 2% = 50% + 16% = 66% - 步驟3:計算月退休俸
96,000元 (計算基數) × 66% (俸率) = 63,360元
案例試算三:服役30年的上校
假設一位上校服役滿30年退伍,其退伍前6年(30年的1/5)的平均本俸經計算後為新台幣55,000元。
- 步驟1:計算基數
55,000元 (平均本俸) × 2 = 110,000元 - 步驟2:計算俸率
50% (基本) + (30年 – 20年) × 2% = 50% + 20% = 70% - 步驟3:計算月退休俸
110,000元 (計算基數) × 70% (俸率) = 77,000元
新舊制終身俸差異比較:制度變革的關鍵影響
對於橫跨新舊制度的服役人員來說,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至關重要。年金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健全財務、永續經營」,因此在制度設計上有多項重大調整。
比較項目 | 舊制 (107年6月30日前) | 新制 (107年7月1日後) |
---|---|---|
計算基數 | 以「退伍時最後一個月」的本俸x2為計算基準。 | 以「最後在職1/5年」的平均本俸x2為計算基準。 |
18%優惠存款 | 具備資格者可享有18%的優惠存款利率。 | 已領取者分10年逐步調降至6%,新進人員不再適用。 |
俸率計算 | 起支俸率為40%,每增1年增加2%。 | 起支俸率提高至50%,每增1年增加2%。 |
遺屬年金 | 依規定發給。 | 增設請領門檻,需婚姻關係存續10年以上且年滿55歲。 |
新制的調整,旨在讓退休金制度更具公平性與永續性。雖然對部分人員的預期收入產生影響,但從長遠來看,是為了確保每一位退伍軍人都能穩定地領到退休金。更多官方資訊可參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公告。
破解常見迷思:關於終身俸您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圍繞著終身俸,總有許多傳聞與擔憂。以下我們針對幾個最常見的迷思,提供基於法規的客觀解答。
迷思一:「終身俸未來會不會倒?還能領到嗎?」
這是最普遍的焦慮。客觀來說,任何國家的退休基金都面臨人口老化與財務壓力。然而,軍人退休金是由國家預算擔保的法定給付,具有最高的支付信譽。2018年的年金改革,正是為了延後基金破產年限,透過「多繳、少領、延後退」的原則來健全財務結構。政府的目標是確保基金能夠永續運作,讓現役及已退人員都能領到應得的退休金。您可以從中華民國國防部的官方網站獲取相關政策說明,以穩定信心。
迷思二:「退伍後找工作,終身俸會被扣減嗎?」
這取決於您再任職的單位性質。根據規定,若退伍後再任「政府全額編列預算」的機關或法人團體,且每月薪資超過公務人員委任第一職等本俸最高俸額及專業加給合計數額(2025年標準約為3萬多元),其月退休俸將會被停發,直到離職後才能恢復領取。但若是在私人企業任職,則完全不受影響。
迷思三:「我能選擇一次領完嗎?」
可以的。除了月退休俸,退伍軍人也可以選擇領取「一次退伍金」。兩者的抉擇是一門重要的退休理財規劃課題:
- 月退休俸:優點是提供穩定、持續的現金流,直到終身,能有效抵抗活太久的「長壽風險」。缺點是資金運用彈性較低。
- 一次退伍金:優點是資金運用彈性極高,可用於創業、購屋或進行更積極的投資。缺點是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財能力,否則可能面臨資金提早用罄的風險。
如何選擇,應視個人的財務狀況、投資能力、家庭責任及風險承受度而定,沒有絕對的好壞。
退休後的財務規劃:善用您的月退休俸
領到月退休俸只是退休理財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善用這筆穩定的現金流,創造更優質的退休生活。
建立穩健的現金流組合
將月退休俸視為您退休收入的「地基」,它能覆蓋基本的生活開銷。在此基礎上,可以將個人儲蓄或一次性給付的保險金等,配置在其他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上,例如:
- 高股息ETF:如台灣市場的0056、00878,提供相對穩定的季配息或年配息。對ETF投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我們的深入解析。
- 債券型基金:風險較股票低,能提供固定的利息收入。
- 銀行定存:雖然利率較低,但安全性最高,適合存放緊急預備金。
透過多元配置,打造一個「月退休俸 + 投資收益」的雙引擎現金流模式。
預留醫療與長照的保障缺口
退休後最大的開銷往往來自於醫療與長期照護。健保僅提供基礎保障,許多新式療法、藥物或照護費用需要自付。因此,務必在退休前檢視自身的保險保障是否充足,特別是實支實付醫療險、癌症險與長期照護險。可至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網站查詢合法的保險公司與產品資訊,為未來的健康風險預做準備。
新制終身俸常見問題 (FAQ)
Q1: 軍校的年資確定可以算在20年的服役年資內嗎?
A1: 是的,根據現行法規,在軍事院校接受學生教育的時間,在畢業任官後可以折算為役期,併入退休年資計算。但具體可折算多久,需依個人入學時的規定為準,建議向所屬人事單位查詢確認。
Q2: 如果服役未滿20年就退伍,是不是就什麼都沒有了?
A2: 不是的。服役未滿20年者,雖然不符合領取「月退休俸」的資格,但政府會依據您的服役年資核發一筆「一次退伍金」,保障您在役期間的貢獻。
Q3: 月退休俸的金額會隨著物價上漲而調整嗎?
A3: 會的。為了保障退休人員的實質購買力,軍人月退休俸設有調整機制。當主計總處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到正負5%時,便會啟動調整程序,由相關部會組成專業小組,綜合考量國家經濟與財政狀況後,決定調整幅度。
Q4: 領取終身俸後,如果我過世了,配偶可以繼續領嗎?
A4: 在符合特定條件下是可以的。這就是所謂的「遺屬年金」(俗稱半俸)。根據新制規定,領俸軍人亡故後,其配偶若符合「婚姻關係存續10年以上、年滿55歲」等條件,即可申請領取原退休俸的1/2,以保障遺屬的生活。
Q5: 我該如何查詢自己最準確的退休俸試算金額?
A5: 最準確的方式是透過國軍內部的人事系統,或直接向您所屬單位的人事部門(一組)洽詢。他們可以根據您最即時的服役資料、俸級與年資,提供最接近實際情況的試算。切勿輕信網路上的不明試算工具,以免產生誤差。
結論
理解新制終身俸的規則,是每位軍人為自己和家庭未來負責的關鍵一步。總結來說,把握三大核心:服役滿20年的資格門檻、「最後1/5年平均本俸x2」的計算基數,以及「50%起跳、每年加2%」的俸率累進,您就能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樣貌有更清晰的掌握。退休金不僅是過去付出的回報,更是未來生活的基石。提早了解、用心規劃,才能確保在卸甲歸田後,迎來的是一個財務自由且充滿尊嚴的第二人生。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