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幣(Stellar)是什麼?一篇搞懂XLM幣、運作機制、與Ripple比較及未來潛力

在全球數位金融的浪潮中,加密貨幣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除了大家熟知的比特幣、以太幣,還有許多極具潛力的項目正在改變全球支付的樣貌。其中,恆星幣(Stellar)及其原生代幣 XLM,便是一個專注於打造快速、低成本且普惠的全球金融網絡的明星項目。那麼,恆星幣(Stellar)是什麼?它與其「兄弟」項目瑞波幣(Ripple)有何不同?對於尋求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您來說,它又隱含著哪些機遇與挑戰?

本文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您全面剖析 Stellar 的核心價值、技術優勢、代幣經濟模型,並客觀評估其在2025年的發展前景,幫助您建立對這個重要加密貨幣的完整認知。無論您是初次接觸區塊鏈,還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這篇文章都將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

恆星幣(Stellar)的起源與理念:不只是另一個瑞波幣(Ripple)?

要真正理解恆星幣(Stellar)是什麼,我們必須回溯到它的創立故事,這段故事與另一個知名的加密貨幣——瑞波幣(Ripple, XRP)密不可分。

Stellar 由 Jed McCaleb 與 Joyce Kim 於 2014 年共同創立。值得一提的是,Jed McCaleb 不僅是電驢(eDonkey)的創始人,更是已倒閉的知名比特幣交易所 Mt. Gox 的創辦人,同時他也是 Ripple Labs 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在 2013 年,由於對 Ripple 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產生了根本性的歧見,McCaleb 選擇離開並另起爐灶,創辦了 Stellar。

兩者的核心目標看似相似——都是為了革新跨境支付系統,使其更快速、更便宜。然而,它們的服務對象與核心理念卻有著天壤之別:

  • 🏦 Ripple (XRP):其主要服務對象是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Ripple 的目標是成為現有金融體系(如 SWIFT)的升級版,幫助銀行間進行更高效的匯兌與清算,可以說是一個「為銀行服務」的 B2B 系統。
  • 🌍 Stellar (XLM):Stellar 的願景則更加宏大且具備普惠金融的精神。它由非營利組織「恆星發展基金會」(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SDF)營運,目標是為全球的個人用戶、中小型企業,特別是那些無法享受到傳統銀行服務的群體,提供一個開放、去中心化的金融基礎設施。Stellar 希望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地進行跨境匯款,打破地域與貨幣的限制。

簡單來說,如果說 Ripple 是在為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鋪設一條更快的數位高速公路,那麼 Stellar 就是在為全世界的普通民眾和小商家,搭建一座座連接金融孤島的橋樑。這種「自下而上」的草根精神,是 Stellar 與生俱來的獨特基因。

深入解析Stellar的運作機制:XLM幣扮演什麼角色?

Stellar 是一個基於 Layer-1 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支付網絡。在這個網絡中,原生代幣 Lumens (XLM) 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許多人會問,Stellar 既然可以轉移任何貨幣(如美元、歐元),為什麼還需要 XLM 幣呢?

1. 橋樑貨幣 (Bridge Currency)

這是 XLM 最核心的功能。想像一下,您想從台灣匯款新台幣(TWD)給一位在美國的朋友,而他希望收到美元(USD)。在傳統銀行體系中,這需要經過多家中間行,耗時且費用高昂。在 Stellar 網絡上,這個過程可以被簡化:

系統會自動尋找最佳兌換路徑,例如:TWD → XLM → USD。您的新台幣會先被兌換成 XLM,然後再瞬間兌換成美元發送到您朋友的錢包。XLM 在此過程中充當了流動性媒介,極大地提高了不同貨幣間的兌換效率。這也是為什麼 XLM 的單價通常不高,因為它的設計初衷是為了促進交易,而非價值儲存。

2. 支付網路手續費 (Transaction Fees)

Stellar 網絡的交易速度極快,通常在 2-5 秒內即可完成確認。為了防止惡意用戶透過大量垃圾交易來癱瘓網絡(即所謂的 DoS 攻擊),每筆交易都需要支付一筆極其微小的手續費。這筆費用目前僅為 0.00001 XLM,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卻有效地保障了網路的正常運行。這種超低成本的特性,使其對小額跨境支付、微交易等場景極具吸引力。

3. 帳戶最低餘額要求

為了確保每個 Stellar 帳戶都是真實有效的,並防止區塊鏈數據被無用的空帳戶所膨脹,Stellar 規定每個帳戶必須持有最低 1 XLM 的餘額。每增加一種資產(如信託線)或掛單,也會要求額外 0.5 XLM 的儲備金。這些 XLM 會被鎖定在帳戶中,直到帳戶被合併或刪除。

深入了解恆星幣(Stellar)是什麼,探索其作為全球支付橋樑的核心功能。

Stellar vs. Ripple (XRP) 全方位比較:哪個更具潛力?

Stellar 和 Ripple 經常被相提並論,它們技術同源,目標相似,但又存在本質區別。對於投資者而言,釐清二者的差異至關重要。以下我們透過一個表格來進行詳細的橫向比較:

比較維度 🚀 Stellar (XLM) 🏦 Ripple (XRP)
核心理念 普惠金融,為無銀行帳戶者提供服務,非營利組織營運 優化現有銀行體系,提供企業級解決方案,營利性公司
目標客群 個人用戶、開發者、中小型企業、開發中國家金融機構 大型商業銀行、支付服務供應商、跨國金融機構
共識機制 Stellar 共識協議 (SCP),開放式網路,任何人可運行節點 Ripple 協議共識算法 (RPCA),許可制網路,節點需經批准
去中心化程度 較高,網路更開放 較低,更偏向聯盟鏈,Ripple 公司影響力較大
代幣經濟 總量約500億枚,大部分由SDF管理用於生態發展 總量1000億枚,Ripple 公司持有大量XRP,並定期出售
交易成本 極低 (約 0.00001 XLM) 極低 (約 0.00001 XRP)
監管風險 相對較低,非營利性質有助於規避證券認定 較高,曾與美國SEC進行長達數年的證券訴訟案

推薦閱讀

什麼是SEC?一篇看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職責、影響力與投資者必知的SEC報告查詢

Ripple與美國SEC的法律戰是加密貨幣領域的重大事件。想了解監管機構SEC的角色與權力嗎?閱讀本文,深入了解其如何影響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

總結來說,Stellar 和 Ripple 雖然技術相似,但走向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Stellar 更加開放、去中心化,並專注於 C 端和中小 B 端市場的普惠金融;而 Ripple 則更像是一個為傳統金融世界服務的企業級區塊鏈解決方案。投資潛力上,兩者各有優劣,投資者應根據自己對未來金融發展方向的判斷,來評估哪個項目更符合自己的投資哲學。

Stellar獨特的共識機制:SCP協議如何確保網路安全與效率?

Stellar 不採用比特幣那樣耗費大量能源的工作量證明 (PoW),也不使用以太坊轉向的權益證明 (PoS)。它採用了一種名為 Stellar 共識協議 (Stellar Consensus Protocol, SCP) 的獨特機制。

SCP 是基於一種被稱為「聯邦拜占庭協議」(Federated Byzantine Agreement, FBA) 的模型所建構。聽起來很複雜,但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高效的「可信朋友圈」投票系統:

  1. 可信節點群 (Quorum Slices):網絡中的每個驗證者節點,都會自行選擇一組它信任的其他節點,形成自己的「可信朋友圈」。
  2. 達成共識:一筆交易要被確認,不需要全網絡所有節點都同意。只要在一個節點的「可信朋友圈」內,有足夠多的成員都同意這筆交易,這個節點就會認可該交易。
  3. 網絡級共識:當這些互相重疊的「可信朋友圈」中,絕大多數節點都對同一筆交易達成共識時,這筆交易就被整個 Stellar 網絡最終確認。

這種機制帶來了四大優勢,這也是 Stellar 網路高效運行的秘密武器:

  • 去中心化控制:沒有中央機構可以決定交易的有效性,共識由整個網絡共同達成,避免了單點故障風險。
  • 極低延遲:交易確認不需等待冗長的區塊打包時間,通常在幾秒內就能完成,速度媲美傳統支付系統。
  • 彈性的信任:每個節點都可以自主選擇信任誰,使得網絡拓撲結構非常靈活,不會被少數幾個大型節點所控制。
  • 漸進式安全:即使網絡中存在惡意節點,只要可信賴的節點數量佔據主導,網絡的安全性就不會受到威脅。

恆星幣(XLM)的代幣經濟學與發行規則

了解一種加密貨幣的發行和分配機制,是評估其長期價值的關鍵。XLM 的代幣經濟學模型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革。

最初,XLM 的初始發行量為 1,000 億顆,並設定了每年 1% 的通膨率,新產生的 XLM 會透過社區投票機制進行分配。然而,這個通膨機制在實踐中被證明效果不佳,大部分通膨獎勵都流向了少數大型帳戶。因此,在 2019 年 10 月,Stellar 社區投票決定永久移除通膨機制

同時,恆星發展基金會(SDF)也決定銷毀其持有的大部分代幣,將總供應量從 1,050 億削減至約 500 億 XLM。這一舉措旨在使供應模型更為簡潔,並消除市場對 SDF 大量拋售代幣的擔憂。

截至 2025 年,這約 500 億枚 XLM 的分配情況大致如下:

  • 約 200-250 億枚:在公開市場上流通。
  • 剩餘部分:由 SDF 持有,並根據其公開的任務授權(mandate)用於支持 Stellar 生態系統的發展,包括:
    • 直接開發與網路營運:資助核心協議的開發和維護。
    • 生態系統支持:向基於 Stellar 開發的應用和項目提供資助。
    • 用例投資:投資有潛力推動 Stellar 網絡採用的新創公司。
    • 用戶獲取:透過空投或合作夥伴計劃來吸引新用戶。

這種固定的總量上限和由非營利基金會管理的分配模型,為 XLM 的長期價值提供了一定的穩定性基礎。

Stellar生態系的真實應用:有哪些知名企業採用恆星幣技術?

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價值,最終取決於其真實世界的應用。Stellar 憑藉其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和機構的合作。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合作案例:

  • 🌐 IBM World Wire:2017 年,科技巨頭 IBM 宣布與 Stellar 合作,推出基於 Stellar 協議的跨境支付系統——World Wire。該計畫旨在讓大型金融機構能夠利用 Stellar 網路和穩定幣等數位資產,進行即時的國際支付和清算,這是 Stellar 進入主流金融視野的重要里程碑。
  • 💸 MoneyGram:全球匯款巨頭 MoneyGram 與 Stellar 達成合作,允許用戶使用 Circle 發行的、基於 Stellar 網路的穩定幣 USDC,在其全球零售點進行現金的存入和取出。這極大地打通了數位資產與實體現金之間的橋樑,特別是為那些在海外工作、需要匯款回家的用戶提供了極大便利。
  • 🇺🇦 烏克蘭政府:烏克蘭的數位轉型部曾與 Stellar 簽署諒解備忘錄,探索基於 Stellar 區塊鏈建立其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的可能性。這顯示了 Stellar 技術在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潛力。
  • 📱 其他支付平台:許多來自開發中國家的支付平台,如菲律賓的 Coins.ph、拉丁美洲的 Saldo 等,都利用 Stellar 網絡為其用戶提供更便宜、更快速的匯款服務。

這些合作案例充分證明,Stellar 不僅僅是一個停留在概念階段的技術,而是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實際影響力的金融基礎設施。想了解更多合作夥伴,可以參考Stellar官方網站

如何投資恆星幣(XLM)?CFD交易完整指南

對於看好 Stellar 未來發展的投資者來說,除了在加密貨幣交易所直接購買並持有 XLM 現貨外,另一種靈活的投資方式是透過差價合約(CFD)進行交易。CFD 允許投資者在不實際擁有資產的情況下,對其價格漲跌進行投機,具備多空雙向交易和使用槓桿的特性。

以在 OANDA 平台交易 XLM/USD 差價合約為例,流程通常如下:

  1. 開立交易帳戶:首先,您需要在像 OANDA 這樣受監管的經紀商平台完成線上開戶。通常過程很簡單,僅需填寫基本資料,最快當天即可完成。
  2. 存入資金:開戶成功後,您可以透過信用卡、銀行電匯等多種方式為帳戶注入資金。信用卡入金通常最快,可以即時到帳。
  3. 下載交易平台:安裝經紀商提供的交易軟體,如 MT4、MT5 或其專有平台。登入後即可看到各種可交易的商品。
  4. 開始交易:在交易平台上找到 XLM/USD 交易對。如果您預期 XLM 價格會上漲,可以選擇「買入」(做多);如果您預期價格會下跌,則可以選擇「賣出」(做空)。透過設定停損和停利點,您可以更好地管理交易風險。

⚠️ CFD 交易的優點與風險

  • 優點:
  • 靈活性高:市場上漲或下跌都有獲利機會。
  • 槓桿效應:可以用較小的資金撬動較大的交易部位,放大潛在利潤。
  • 無需錢包:交易在經紀商平台進行,無需管理複雜的加密貨幣錢包和私鑰。
  • 風險:
  • 槓桿風險:槓桿在放大獲利的同時,也會同等放大虧損,甚至可能導致本金全部損失。
  • 市場波動性:加密貨幣市場價格波動劇烈,CFD 交易風險相對較高。
  • 隔夜費用:持有隔夜倉位通常需要支付利息費用。

在進行 CFD 交易前,請務必充分了解其運作模式和相關風險,並確保只投入自己可以承受損失的資金。

推薦閱讀

CFD差價合約全解析:交易利弊與實戰風控技巧

想深入了解什麼是差價合約(CFD)嗎?本文將為您詳細解析CFD的運作原理、交易優勢、潛在風險以及實用的風險控制策略,幫助您更安全地進行交易。

投資恆星幣(XLM)前需要評估的風險與未來展望

儘管 Stellar 展現了巨大的潛力,但任何投資都伴隨著風險。在您決定將 XLM 納入投資組合前,應客觀評估以下幾個方面:

潛在風險

  • 市場競爭激烈:跨境支付是區塊鏈領域的熱門賽道,Stellar 不僅要與 Ripple 競爭,還要面對眾多新興的 Layer-1 公鏈、穩定幣發行商以及傳統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戰。
  • 宏觀經濟與監管不確定性: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以及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都會對 XLM 的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 代幣價格波動:與所有加密貨幣一樣,XLM 的價格波動性極高。其作為「橋樑貨幣」的定位,也可能使其價格漲幅受限於其實用價值,而非像比特幣那樣的「數位黃金」敘事。

未來展望

  • 智能合約平台 Soroban:Stellar 正在大力發展其新的智能合約平台——Soroban。這將使 Stellar 不再僅僅是一個支付網絡,還能支持更多複雜的 DeFi 應用和去中心化金融服務,極大地擴展其生態系統的想像空間。
  • 普惠金融趨勢:隨著全球數位化進程加速,對普惠金融的需求日益增長。Stellar 的低成本、高效率特性,使其在服務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 與傳統金融的融合:Stellar 積極與監管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推動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和穩定幣的應用。這條合規化的發展路徑,有助於其在未來金融體系中佔據一席之地。

結論

回到最初的問題:恆星幣(Stellar)是什麼? 經過本文的深入探討,我們可以得出結論:Stellar 不僅僅是一種加密貨幣,它是一個承載著普惠金融理想的、開放的全球支付基礎設施。透過其原生代幣 XLM 作為橋樑,Stellar 致力於讓金錢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快速且廉價地流動。

相較於其競爭對手 Ripple,Stellar 選擇了一條更為開放和去中心化的道路,專注於服務個人和中小型企業。其獨特的 SCP 共識機制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之間取得了巧妙的平衡。隨著智能合約平台 Soroban 的推出和全球合作夥伴關係的持續拓展,Stellar 的生態系統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然而,投資者也必須意識到加密貨幣市場固有的高風險。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進行充分的研究,並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希望本文能為您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您更全面地理解 Stellar (XLM) 的價值與潛力。

關於恆星幣(Stellar)的常見問題 (FAQ)

Q1:XLM 幣可以挖礦嗎?

不可以。XLM 並不像比特幣那樣採用工作量證明(PoW)機制,因此無法透過「挖礦」產生。所有的 XLM 都在創世時一次性生成,並由恆星發展基金會(SDF)根據其使命進行管理和分發,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發展。

Q2:Stellar 網路的交易速度真的那麼快嗎?

是的。得益於其高效的 Stellar 共識協議(SCP),Stellar 網絡的交易確認時間通常在 2 到 5 秒之間,這比比特幣(約10-60分鐘)和以太坊(約1-3分鐘)要快得多,幾乎可以實現即時支付的體驗。

Q3:為什麼 XLM 的價格相對較低?

XLM 的核心定位是作為網路中的「橋樑貨幣」和支付手續費的工具,其設計初衷是為了促進高頻率、低成本的交易,而非成為像黃金一樣的價值儲存資產。較低的單價有助於降低交易門檻,促進其在小額支付和匯款場景中的應用。此外,其 500 億的總供應量也相對較大。

Q4:Stellar 網路安全嗎?會不會被駭客攻擊?

Stellar 網絡的去中心化架構和 SCP 共識協議使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網絡的共識不依賴單一中心,而是由全球分佈的眾多驗證者節點共同維護。想要攻擊網絡,需要控制大量的驗證者節點,這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都極其困難。至今為止,Stellar 協議本身從未被成功攻擊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返回頂端